沈溪满脸唏嘘哀叹之色:“姨,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其实……我是觉得以冯先生的能力,应该广育英才,而不是为一时失势所屈。之前我说的办学塾办法。若姨不答应,那请冯先生的事情就算了吧!”
周氏骂道:“混小子,真是不识好歹,你喜欢跟冯先生读书,让冯先生单独教你一个,不是更好……你说说,你的榆木脑袋是怎么想的?”
“姐姐别埋怨小郎,小郎所想跟咱不一样,或者他想多几个同窗一起读书吧。”惠娘起身来到柜台前,拿起账本仔细看了一遍。似乎下定了某个决心,重重点头:“这几个月来,咱几家铺子盈利不少,既然小郎说要开私塾,那就应了他,再请几个先生回来也未尝不可。姐姐以为呢?”
周氏气得直摇头:“总不能事事都由着这臭小子吧?”
惠娘却笑道:“姐姐,你说是小郎的学业重要,还是姐姐一口气重要?”
周氏气呼呼不应声,不过现在沈溪也犟着口气,面对儿子的前途。周氏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与以往沈溪提议成立商铺和作坊不同,这次办学塾,惠娘和周氏都属于被迫答应,因为她们有自知之明。觉得不该把铜臭沾染到志向高洁的读书人身上。
可惠娘在商会开会时,把创办私塾接纳商会子弟读书之事一说,却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商会中人大多数都是识字的,他们也希望自家子弟能够出人头地,从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变成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既然是商会办学。对于商会子弟还有优待,比他们请先生回去要划算得多。
最后一合计,单单在场各家呈递上来的子弟便有五六十名,岁数从六七岁到十五六岁不等,若真是让冯话齐一个人来教,显然力所不及。
“那我就多请一些先生回来,诸位没异议吧?”惠娘当着商会中人的面,把之前沈溪提出的办学理念笼统说出来。
因为惠娘没有言明“多请几个先生”是怎么回事,各家商铺的掌柜理所当然地选择同意,在他们看来,先生多了,就不会发生僧多粥少的事,对学生有益。
“既然事情是会长亲自提出,那就交由会长办理吧。”
与会的商铺东家和掌柜都精明无比,要办学,肯定得要花银子,现在让惠娘来做这些,那银子自然由惠娘垫付。为惠及商会子弟,回头还要减免学费。各家想的是,把子弟送到学塾读书,一文钱都不出那才好呢。
惠娘本来担心的就不是花销问题,而是别人是否赞同全新的办学理念,现在有这些商会中人支持,她在办私塾这件事上就少了后顾之忧。
之后惠娘亲自去见了冯话齐,此时冯话齐退掉大部分学生的束脩后,穷困潦倒,连房租都交不起了,正准备搬到城外的农舍住。得知惠娘要成立一家私塾,请他回去当先生后,一时老怀大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