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韩氏遥助
虽然汝阳城在这场大雨中算是躲过了灭顶之灾,但是新蔡、遂平却是遭了灾,不过好在粮食已经成熟收割完毕,就是晾晒上出了点问题,但绝非致命。(小说手打小说)不过王景范从韩慕雪的来信中得知,京师开封又再一次的被泡在水中,大雨突袭京师开封所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就连欧阳修家中也是下泡上漏被弄得焦头烂额。想想一个正是圣眷正隆的翰林学士家中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平头百姓的家,一时间京师开封城中一片惨象。
王景范虽然不知道京师开封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但是从韩慕雪的信中也是可想一二的,庆幸的是他所购置的宅第受灾并不严重,这也是他当初就已经顾忌到了开封到了夏季多半会被水淹的结果。自从购置下来之后便一直整修不停,虽然还是免不了泡在水中的结局,但至少主要的建筑都是无恙的,更没有漏雨的情况。
即便自己家中所遭受的损失并不严重,王景范还是立刻回信让韩慕雪陪同丈母娘搬到白沙书院的宅院去,至于岳丈韩缜和三伯韩绛官职在身住在城外不方便便由得去了——京师被泡在水中,各种污物死猫死狗漂浮在往日繁华的大街上,加上天气这么炎热,搞不好便是一场瘟疫,家中虽已早备下各种药物,但这瘟疫一起可不管你富贵贫贱,出了意外可是不妙。
王景范写好信之后也没有指望那官府的邮驿,而是派专人立刻骑马日夜兼程前往开封去送信。将信件送出之后,便立刻拜访知州孙瑜。通判厅充当了一把滥施刑罚、蛮狠不讲理的通判之后,知州孙瑜也不知是如何想的,没有半点动静,似乎他认为出现这种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正应证了当初他对身边人所嘱咐的那样莫要怠慢通判大人之语,那些那他的话当耳旁风的吏员在通判厅中死里逃生之后都是唏嘘不已。
不过有一点让王景范颇为玩味的是,自己在蔡州所作所为似乎在京师开封的韩绛兄弟都是了如指掌,当初赴任之时岳丈兄弟两人曾言自己到了蔡州之后,自然会有人暗中协助他,只是王景范没问他们也没说。而随着韩慕雪的信件一同到来的便是三伯韩绛的信,信中倒是非常高调的评价了他的作为,并且还笑谈他与王珪真是师生缘分——当初王珪中进士时恰好二十三岁,授官之时为通判扬州,结果扬州上下官员也都认为王珪是孩子怠慢他,结果王珪抓住一个机会将一名军校依军法治罪,这与王景范通判厅立威异曲同工。
王景范也并非是迂腐之人,他与韩氏联姻虽并不是图那岳丈家的权势,但也不会舍近求远,只是自己要做的兴修农田水利的事情并非是一蹴而就。自己心中也只是有个大致的想法,要回岳丈这封信还需要细细思量之后才可动笔,否则自己提出来的要求太过脱离实际,一来给岳丈造成麻烦,二来也会让人笑话自己不通实务。
在得到通禀之后,孙瑜依旧在中厅台阶上等候,直到王景范走进院落的时候他才步下台阶向前走了两步——这似乎也是两人之间一种相互的默契,王景范从不身穿官服去拜会孙瑜,而孙瑜也只是按照长者对后辈的态度来接待他。毕竟按照太祖皇帝当初设置通判的初衷,通判和知州便是一对天然的敌人,两者的权利绝大多数都是重合的,只是通判偏重财权,知州偏重治权。自通判这个职位诞生以来,只要两者官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通判和知州能够和平相处的例子极为难得,相互打小报告的例子比比皆是。王景范也是遵从了这个要点,只是在到任的第一天身穿官服前往知州府拜会过一次孙瑜,后面便是没有再穿官服去过知州府一次,要去也是因为公事而去。
“见复,朝廷的公函老夫也看过了,不止是蔡州遭受水灾,临近的襄州、唐州、邓州、随州都有溃堤之事,远处的金州等地的消息可能还要过几天才能传来……大水之后必有大疫,遂平倒是好说一些,新蔡虽未筑城但县城亦是被水淹的很严重,官私房舍塌毁大半,若是日后十来天都是如此炎热,那瘟疫一起便是一场无妄之灾……不知见复有何良策?”孙瑜在厅中听完王景范的来意之后,叹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