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京何去何从?
赵一平现在觉得有些骑虎难下,卞兆南是个老持沉重的人,他提名让陈京去平洞出任党委书记,这的确是个通判考虑后的提议。
平洞是个很关键的地方,但是也是个穷地方,卞兆南提议把陈京下放平洞担任一把手,既是提拔,同时也照顾了舒治国以及其他领导的情绪,陈京毕竟是马步平的人,这一点必须要很好的考量。
如果不下放陈京,现在林业局局长一位虚悬,陈京在林业局现的威信高、呼声也高,林业局长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目前的情况看,陈京去平洞的影响力,可能要远小于他出任林业局长的影响,毕竟县直科局是县城的单位,很多下面的实职干部削尖脑袋想进城,林业局长的竞争要比平洞乡党委书记的竞争激烈得多。
一想通这些,赵一平感到事情有些棘手。
他在碰头会上反对陈京下放平洞,既然平洞他不能去,其他的乡镇他自然也不能去。不然赵一平质疑陈京太年轻,不够稳重,他怎么才能自圆其说?
但是陈京不下放,又能去哪里呢?
赵一平感觉自己好像又一次陷入了舒治国的算计的中了,舒治国这个人,他做什么事情都讲求水到渠成。什么叫水到渠成?那就是他的意图,总是需要下面的人都自觉的拥护,那才是水到渠成。
这一点在中国传统官圌场文化中非常常见,很多人都喜欢追求这个东西,水到渠成,那就是面子,那就是颜面,那就是体面。做官做到那种程度,那就有威严,那就很成功。
清朝著名皇帝康熙大帝,他十四岁面临亲政,当时的康熙,对亲政的渴望到了极点,但是他不主动提出这个问题,而是千方百计的向下面的人施压,让他们上奏折求他亲政,大臣奏折求,他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年纪尚幼,断然拒绝。
一直等所有的大臣都相求,连续三次上表求,他才“勉为其难”的答应。最后他还说,本来他是不愿意亲政的,因为按照规矩,他应该十六岁才背负这个担子,奈何现在大家苦苦相求,他不忍寒了大臣们的心,只好答应下来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也免不了要追求这种体面和面子,这可能就是中哗民圌族的人好面子,好体面的最突出的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