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西揽黑海和地中海,气通南欧、中欧、北非;东接里海和咸海,横贯中亚腹心;它北托乌拉尔山,深入俄罗斯大地;南镇伊朗、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雄视中东。周边民族历来重视高加索,为争夺高加索长年鏖兵不断,就战争的密度和烈度而言,高加索地区一定是世界之最。其地形由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两山脉之间有一山峡,两条河流分别向东向西流入里海和黑海。北山脉及其北坡通常称北高加索,居住着印古什、车臣、奥塞蒂等民族;南山脉及其南坡又称外高加索,所居民族众多: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土耳其、库尔德人等。格鲁吉亚则纵跨南北高加索。高加索降水冲沛,山青水秀。其最高峰俄尔不鲁士峰海拔5642米,乃欧洲第一高峰。高加索区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四千年前就广泛开采金、铜、铁矿,冶金业十分发达。18世纪中期以后,里海巴库和高加索的石油突然喷涌,震惊了全世界。
高加索对苏联来说是个宝库,每年为苏联提够了大量的粮食、矿藏和石油等。北高加索和库班是苏联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的富饶产区之一。外高加索各共和国盛产棉花、甜菜、烟草、茶叶、柑桔和香料等作物。高加索肥沃的土地生长着丰美的牧草,极大地促进了其畜牧业的发展。1940年,恰图拉锰矿给苏联提供了1448700余吨矿砂,约占全苏锰矿砂开采量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五。到1940年,高加索地区共有1726眼新油井投产,这约占全苏当时投产油井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点五。战前,巴库的石油开采量,不仅在阿塞拜疆是最高的,而且在全国也是最高的,它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其工业化也迅速发展,经过苏联战前的几个五年计划,高加索已经建起了数百座重工业和轻工业新型企业。
德军在王凡走后,进攻高加索的战斗并不顺利,进攻德军损失很大,除了苏联冬季寒冷透骨的天气外,高加索独特的地理结构和交通条件也是限制德国a集团军群进攻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加索地区地形多种多样(大部是山地地形)。高加索山脉,东起阿普歇伦半岛,西止库斑河口,长1200—1300公里,南北宽16—180公里,构成高加索地区山系的基础。高加索山胀按其结构区分,分为三段:高加索山脉东段—从阿普歇伦到卡兹别克峰,长约100一500公里;高加索山脉中段—在卡兹别克峰到厄尔布鲁士峰之间,长约150—200公里,再次往西,就是高加索山脉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