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义之初,为了增强群众的斗争信念,他和吴广利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鬼迷信,搞了一些“鱼腹藏帛”、“篝火狐鸣”等把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神话作用。
在他和吴广精心组织策划下,起义最初的进展顺风顺水,随后他兵分四路,重点进攻关中的决策说明他极具军事和战略眼光。
其次,革命之初取得胜利太容易了,陈胜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对在革命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估计不足。
在周文被章邯击败,退出涵谷关时,作为农民革命军的统帅的他,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去支持周文。
最佳的方法是,他应率倾城之兵,并紧急调度西进大军和其它部队向被围在曹阳待援的周文部队靠拢。
然而,他偏偏这时向远在河北而且已经自立为赵王的武臣发布命令,要他率部支援关中的周文。
武臣在革命取得节节胜利就脱离了义军的组织,这时候还会听他的指挥吗?
值得一提的是武臣本来是尽为效忠陈胜的。问题出就出在他手下的两个参谋身上,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是没有被陈胜重用的张耳陈余。
当初四路大军时,张耳和陈余仅封为左右校尉,归于武臣这一路大军之下。张耳和陈余不由大失所望。
后武臣从白马渡黄河,沿途不断张贴安民告示,遍数暴秦罪行,号令百姓起来反抗。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他们的协助下,又采用不战而屈人的战略思想,攻克了包括范阳在类的三十多座城池。
这一路革命队伍迅速壮大,达到空前的繁荣。也就在这时,张耳陈余建意武臣自立为王,另打江山。后来武臣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这么好的“良言”,后来武臣最终被部将李良所杀,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可怜惜的周文在曹阳白白等了两三个月,见不到一个援兵。最终兵败自杀。
周文的死是革命起义的转折点,从此革命军由进攻变为被攻。
最后,陈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有着农民革命者本身存在狭隘思想,腐化变质在所难免。
比如说他的一帮佣时的兄弟来投奔他。他见了很高兴并且热情的招待了他们。但随后这些朋友不但行为极其不端,而且言语极为不恭。有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甚至直言陈胜的贫贱时的旧事。
有部下向他咬耳朵,说你的朋友专讲你的坏话,影响你的领导威信。
陈胜一时冲动,竟把那说坏话的朋友给咔喳了。
杀了自己的穷朋友,他的老乡都离他而去。
这说明他的作法是不对的,脱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他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实上他也的确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自己的人头。
当然,话又说回来,虽然陈胜在革命的道理上或多或少的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但仍然是值得尊敬的。
人民革命的道理上,从来就是曲曲折折没有一帆风顺的,没有陈胜的死,就没有秦二世的灭亡。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的时候,一个轮子压着反动派的尸骨,别一个轮子也压着革命者的遗体。
陈胜起义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月,但带给我们太多太多思索。
“失败不要紧,只要为百姓,没了陈胜王,还有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