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的打响声和羽箭的掠空声几乎是同时响起的。
为了保证打击的精度和威力,火铳是被刻意缩短了有限打击射程。而对面的清军为了第一时间压制住明军可怖的远程火力,所以选择延长弓箭的射程。
这对双方的射手都是一种考验!
按清军原本的认知,明军的火器部队几乎没有能稳的住神的,在战场上,往往一看到清军开始冲阵了,明军的火器便开始无序施放,往往还在射程之外,或者不是最佳打击距离,明军的火铳和火炮就漫无目标的胡乱施放,这样等清军真正逼近时,这些明军往往还在手忙脚乱的重新装填子药,这样的火器水平是平时疏于训练的结果,战场上指望平时不打响几次枪的士兵能沉稳冷静,瞄准目标,这毕竟也是天大的笑话。
火器无力,加上不敢肉搏,疏于训练,军饷不足,纪律不申,所以明军和清军在野外列阵而战时,罕有不败者,也罕有不被清军以步阵堂堂正正击败的!
明清交战,绝不象后世以为的那样,清以骑,明以步,事实上,清军的胜利十之八九是靠的下马步战,而明军之败,并不是所谓的满洲骑射无敌,而是全方面的失败!
没有侥幸,没有机会,只有全方面的差距!
而眼前的平虏军,却绝非清军以往认识中的模样!
到四百步,三百步,二百六十步……几乎是同时,箭矢飞掠,火铳齐鸣!
第一排的清军几乎有近百人在第一轮的齐射中被击中了,如同盛夏时被收割倒伏的麦子一样,在平虏军整齐的排枪面前,他们齐涮涮的倒下去了。
有三成的是当场死亡,也有相当多的重伤的伤员,他们倒在地上,发出微弱的呻吟,棉袍上是沁出来的鲜血,有人整张脸被打的稀烂,只有原本是鼻孔的地方,才在微弱的吐露出带血的气泡。
与此同时,平虏军的阵列中也是倒下去三四十人。
火铳手是戴头盔,穿胸甲,除此之外,少量的刀牌手和戟手、长矛手都是全身装备重甲,火铳手的边上就是持着盾牌的刀牌手,在敌人射箭的一瞬间,所有刀牌手都高举盾牌,在火铳手的边上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盾牌遮蔽。
箭雨落下,先是叮叮当当的响声,接着也是有箭矢射入人身体的闷响。
重火铳手是趴伏在地上射击的,有不少箭矢落在他们身边,直插入土,半截箭杆都没入土中,这些八旗射手使用的全是长大的步弓,力道之强,实在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