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谨之看重曲妈妈,但她毕竟是个奴婢,不可能占据主人谈话的全部内容。
夫妻两个说了几句后,便转入了正题。
“卓筒井已经挖好了,上好的毛竹也准备妥当,如今那些匠人们正在山里进行试验,看能不能真的将卤水取出来。”
齐谨之拿着一张硬黄纸,指着纸上的一些分解图说道。
顾伽罗点点头。
卓筒井的原理并不难,即用挖井的工具挖出一口深井,然后再将容器放入井中,利用活塞原理,将地下的盐卤吸出来。
说着简单,可具体操作起来却很难。
首先,井必须挖到够深,井盐层绝大多数都在地里深处,挖个几米、乃至十几米、几十米都有可能。
问题来了,几米的井还可以,但十几米、几十米的井挖下来,井口就不可能挖得太大,往往只能有个钵口大小,有的甚至只有碗口大。
这么小的井口,要用怎样的容器才能放进去?
木桶?开玩笑,估计也就只能用个瓶子。
可问题是,一个瓶子丢进去,匠人们费劲力气的摇动辘轳,好半天弄上来才只有一瓶卤水,未免太耗费人力和时间了。
如此根本就没有可行性。
幸而西南竹子多,粗壮的毛竹最长的可以达到二十多米,最妙的是直径不会太粗,刚好能通过窄仄的井口。
且那一节节的竹节,更是天然的取水容器,只需在每个竹节上凿一个口,设置一个活塞装置,将整个毛竹送入井中。然后借用水压,将卤水压入竹筒中。
最后取出毛竹,将一段段竹节里的卤水放出来,每次少说也能弄个一大桶。
如此也就不存在浪费人力和时间的问题了。
况毛竹有韧性,即便偶有弯曲也不会断裂,匠人们只要操作好了,一天便能取卤上百桶。
有了卤水。山间最不缺的就是树木枯枝。就地取材熬制井盐,一整套流程下来,根本不费什么。却能得到上好的井盐。远比费劲巴力从外头运盐,然后将盐价炒到高于市价的现状强太多了。
顾伽罗认真听着,待齐谨之说完,她才提出几条建议:“只要活塞设置好了。定然能取出盐卤,只是这活塞的材料有些为难。需要匠人们多试验几次。”
这年头没有橡胶,想要密闭性和柔韧性上好的活塞皮原料,恐怕有些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