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一句话,李纯没有说错,“销兵“真的不是什么好的创意。虽然,听起来,这个建议似乎很合理,但,这只是抽象的合理,书生气的合理,纸面上的合理。在这个“合理化”的建议背后,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不合理:被强制遣散的兵卒走向哪里?一双双只拿得起刀枪,却拿不起锄头的大手,靠什么生存?从节度使、观察使、兵马使到普通士卒的抵触情绪,谁来协调?专横跋扈的牙军,谁来震慑?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像一团乱麻,长安,有足够的能力,解开这一团乱麻吗?
当年,李纯一眼看穿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对白居易的提议,一笑置之。可惜,他的儿子看不穿,所以,李囿屁颠屁颠的的开始“销兵”,大错,就此铸成,再也无法挽回。
长安销兵是一个错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此,这不是唯一的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于是,在一连串的错误过后,局面再也无法收拾:成德复叛,卢龙复叛,魏博复叛,河北再次乱成了一锅粥,长安发出的指令,再也走不出长安。
不过,世上任何事情似乎都没有绝对,凡事总有个例外,翻江倒海的河北毕竟还有一汪静水,当然,也就一汪而已,这一汪难得的静水就是横海。
在波涛翻滚、巨浪滔天的河北,横海之所以能够保持淡定,只是因为横海节度使乌重胤推行的一项政策,一项与白居易“销兵”不同的政策:“分兵”。
就像长安受制于藩镇,其实,貌似飞扬跋扈的藩镇有时也受制于人,这些能够左右藩镇的人,就是节度使手下的统兵将领。
说来惭愧,拥兵自重的藩镇,节度使却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军队,相当一部分兵权都要交给几个自己的心腹,一旦心腹不再是心腹,那就变成了另一种心腹,心腹之患的心腹。如果几个统兵将领私下串联起来,集体逼宫,节度使也会肝颤,也会不得不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当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贼作了一半,发觉这条路不太好走,想浪子回头,却不料被自己的部下裹挟,不得不咬牙坚持着一条道走到黑,最后终于误了卿卿性命。而那个误了他性命的人,也就是他的女婿,却轻而易举的逃脱了死神。因为,最后关头,他用出卖老丈人领到了免死金牌,逍遥自在的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当然,统兵将领也不安全,因为他们手中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