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况很普遍?”
“不算太多,不过也不少,天福酒楼还算是小的,像光海、金永来这些在市里还有点名气的企业的老板因为还不起债都被迫把企业抵债了。”
金永来公司?陆政东心里一动。不过脸上却没有任何的表露,继续问道:
“这么说起来,这些人是并不仅仅是为了收取利息?”
“恩,这些企业都是因为手里有好的项目,却缺乏必要的资金,为了临时周转一下,才敢借这样的高利贷,比如光海是准备包一段公路。金永来是代理了省粮万鹏地产竞标金童好旺的那一块地,那些人是上了这些项目……”
原来如此啊!
陆政东听到管诗章介绍的情况,结合**忠所讲的情况,也就大体摸清了金童好旺的那块土地拍卖的一些情况了。
**忠被迫退出,肯定是这些放高利贷的人威胁所致,而放高利贷的人威胁这些竞标人,实际上是为了得到代理万鹏竞标土地事宜的佣金。
接手这些公司,接受这些项目,不但其放出的高利贷本金利息能够得到保证,而且还能利用这些项目大赚一笔,也完成从黑到白的转变。
这只是表象的东西,其实让陆政东感到更为担心的是这些表象背后的东西。
“报警没人受理,打官司,根本就赢不了”,这说明绵西的这些黑色灰色不但再往经济领域渗透,而且已经渗透进了政治领域,已经有其保护伞了。
这一点,其实是在社会急剧变革和转型中的产物,在转轨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着本应由市场行使的职能:对土地、能源等物资的支配权,对项目、执照的审批权,优惠政策的倾斜实施权等等,这些使得权力寻租大量存在并异常活跃。
往往权力插足的地方就可以给地方经济带来活力,这就成为各种利益团体想方设法接近政府权力、渗透政府权力的极大动力,从而推动了钱权勾结、官黑勾结局面的产生。
权力寻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务权力寻租,一是职业权力寻租,有职务的干部伺机利用所掌握的本该用来增进社会福利的公共权力进行谋私,没有职务的普通公务人员或者干部则利用职业权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最典型的就是没有职务权力却有职业权力的政法系统人员。
市场经济部分功能的丧失还表现在没有能力管理调控市场,无力进行产权的保护、合同的执行、债务的追讨等,而在资源的配置上,政府对国有企业比较偏爱,而对私有企业则是相当不足,最明显的是在贷款的问题上,私营中小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中争取到贷款,而除此之外,其他融资渠道很少。在经济层面的各种缺位也让一些人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而绵西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显得更突出。自古以来,地方治理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地方主官和地方势力的博弈。
这些年实行了干部回避制度,主官基本都是从外地交流、上面派下来的。地方非主管官员的流动,强调不够。因此,形成了大批地方“土官”。
一个市里,市长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甚至包括县长书记)以下,主要负责官员,包括警察这样的强力部门,都是本土人士。或者在当地生活多年的人。
这些人深耕多年,甚至几代人经营。几十年下来,他们相互结亲,纠葛成一团,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年搞市场经济,先富起来的人。有相当多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或者为沾亲带故之辈,有钱的和有权的,高度结合。在当地人脉广,势力大。如果这些势力大体还能遵守法度,大家还可以相安无事。可是。如果地方势力不听招呼,把持一方,而且为害一方。或者双方因为某些事情谈不拢,一个东,一个西。那么。双方势必会有冲突。
这些地方实力派甚至和这些上不得台面的家伙结合,尤其是得到强力部门的庇护,那危害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