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没有回家,而是走在通往梅湾街的小巷中。
中午的这一次家庭聚餐,对于杨一而言并没有什么过于特殊的含义,他知道自己依旧会在已经规划好的人生道路上缓慢而坚定的前行。至于以前总是以教导者的身份高高在上的亲戚长辈们,他们在一顿饭的时间里那种态度上的微妙变化,也只是让杨一感慨了那么几句而已。
真正让他高兴的,还是在罗格的引荐下,居然认识了越州文化圈内有名的前辈,沈嵩之沈老先生。
这位老爷子历任过越州市委党校的校长,不少越州的本土官员都是出自他的栽培。后来因为不耐烦人情往来,老先生主动请辞了这个职位,不过却正是因为这种高风亮节,加上他原本就被人称道的字画双绝,这才在越州乃至整个江浙文化圈里有着相当超然的地位。
而刚才罗格虽然因为种种顾虑,没有跟杨一挑明这位老先生也是他的座上宾,却不妨碍重生少年第一次和沈嵩之见面就博得了老先生的好感。两人在酒桌上一番忘年之谈后,杨一这才知道,沈老爷子居然也是钱穆大师的支持者,对于大师的“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国民”可是深以为然的。
于是趁着老先生心情舒畅之际,杨一轻描淡写地提出了“《宋朝》的插画师”想要跟着他学画的要求。精于丹青的老先生对于《宋朝那些事儿》里面的插画也是多有瞩目,那些女性独有的绘画笔调顿时就让人老成精的沈嵩之窥破了杨一的心思,却也只是哈哈一笑,竟然就此答应下来。
这才是让杨一心情愉快的真正原因,本来在他有关后世的记忆中,压根没有苏晚这个孤绝背影的存在。可是重生后一连串多少有些凑巧的事件,却让杨一渐渐也就记住了她,乃至每当他看到女孩没有表情的面孔和沉默的姿态,还有苏晚困苦更甚自己的家境,就让杨一有种某名的责任感。
无关乎少年情怀,只是不想再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悲伤画面。
身边是热烈的午后阳光,巷子两边的破旧红砖墙延伸到远处的树荫里,杨一在这样的小道上疾走。
走到尽头,转过一个街角,旁边是杂乱的电线杆,上面挂满了花花绿绿的衣物。谁家种的花,在烈日下大簇大簇地怒放。再走两步,路面愈发逼仄狭窄起来,经过一个垃圾堆时,有蔬菜和西瓜腐烂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杨一叹气,这里,就是苏晚的家。
本来是一个安静的夏日午后,却被突如其来的尖利咒骂声打破:“你们两个扫把星,要见破烂没的人管!就是不能搞到门口晓不晓得?我们上上下下都要从一楼过,你这么一堆,要我们踩垃圾?”
然后就是杨一在某个傍晚听到过中年女声连连赔着小意:“我们一下就收,马上就收。王姐你莫急好伐,你晚上回来肯定就看不到了。”
左手边,两栋稍微像样点儿的房子再往里,是一栋尤为破败的二层小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开在屋外,昭示着这一栋小楼的所有权其实是被两家户主所瓜分。而就在二楼下来的楼梯口,一楼的大门前,已经堆满了杂乱的旧报纸、饮料瓶和破铜烂铁,一个浑身是汗的中年妇女正忙不迭地收拾着满地的破烂。
她是苏晚的母亲。
而此时楼梯上站着一个和苏晚母亲年纪差不多的女人,挎着小包,另外一只手半撑着一把伞,似乎是为了遮挡热烈的阳光。不过在杨一看来,就这个女人的肤色来讲,她其实并没有撑伞的必要。
看着苏晚的母亲略显慌乱的动作,那个女人愈发气壮:“你就这么收到一边就行了?跟你说了好多次了,夏天不能收这些垃圾,要生跳蚤的嘛,你不在乎我们还怕哩!”
一边说一边下楼,到了楼梯口的时候,抬脚就把两个饮料瓶踢到一边。突兀响起的声音在午后的小巷格外刺耳,立刻就有窗户打开的吱呀声,然后是从窗帘后探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面孔。
苏晚的母亲就涨红了脸,汗水潺潺而下,却不敢分辨,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收拾着刚刚捡回来的垃圾。苏晚也从屋里出来,半边齐耳短发遮住了女孩的脸,杨一只看到她手上牵着一个编织袋,一言不发的帮着母亲把瓶子捡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