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七节杀心
“流离成敝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就在这个时候,蔡昭姬写下了这悲愤诗中的四句。
当蔡昭姬写下这四句话时,青州正在举行农牧节庆典。
经过了雷誓之后,青州掀起了一阵宗教的狂热。一名在马术比赛中获胜的乐安学子,在领取奖杯时狂热的高声赞颂:“感谢神灵,让我生为青州人,而不是离乱的洛阳人,或是豫州人;感谢神灵,让我生为自由人,而不是奴隶;生为男人,而不是女人——最重要的是,我生在刘玄德时代——赞美我们的主公,一切荣誉归于他。”
这热切的颂扬引起场内一片共鸣,观看比赛的百姓齐齐站起身来,向着主席台齐声颂扬:“感谢神灵。”
刘备坐在主席台内,忧心忡忡。见到百姓赞颂,众元老全部起立,向刘备致敬。刘备勉强地笑着,向百姓,向众元老答理。
此刻,刘备妻子吴娥进入了弥留,眼看就熬不过这几天了。为了不破坏农牧节的气氛,刘备坚持来到农牧节会场,希望看完所有的比赛。
看到刘备在主席台煎熬,沮授于心不忍,伏低身子,对高堂隆说:“主公心情焦虑,升平,这里你追随主公最久,一向都有直人的名声,你去劝劝主公,回家吧。”
高堂隆摇摇头,道:“没用的,来之前我已经劝过主公了,我说:主公提倡爱家如爱国,此刻主母病重,主公却去看农牧节典礼。我怕后人会因此误解。”
徐庶听见声音,凑过来问:“主公怎么说?”
“主公说:这就是为上者的责任和烦恼呀。农牧节每年一次,与民同欢是我们的义务,我不能因为个人的哀伤,影响大家的欢乐。”高堂隆接着补充说:“话说到这份上,我已经无法劝解。”
“为上者,不光想着自己索取、享受,还想到自己必须应尽的责任,遇到这样的主公,做臣子的还有什么话说?”管宁在旁肃容说:“此为圣人之治也,我们做臣子的责任,就是协同主公把这圣人之治推向辉煌,以便让我们侧身与主公身后,留名青史。”
沮授皱起了眉头,说:“方今天下大乱,青州之外饥馑遍地,青州能有这样的成就,我心甚慰。然而,我只担心主公之政,一代而绝。幼安先生,闲暇时你应该劝劝主公,著书立说以便让后人学习。”
管宁微笑着回答:“大钟稀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主公不著书自有道理。昔日管仲乐毅,不知平生著何典?再者说,以主公在青州的威望,恐怕典章一出,青州士子奉之为圭玉,只会在文章里寻找片言只语,枉加解释以为得知主公之心。
主公曾谈起这个问题,说:诚不敢以一己之见影响天下人心。天下人吗,还是保持思想的活跃为好,什么几个唯一,n个坚持,都不如半个鸡蛋管饱。这些思想由下面人提出来,百姓思维少点管束,学不学由他们。洗脑的事情,绝不会由我开始。”
洗脑?这是什么词,脑袋能洗嘛?众臣下疑惑不解。
“说到著书立说,我到想起一件事”,管宁悲愤地说:“据传报,董卓遣都长安。洛阳的皇家典藏书籍都无人看顾,据报,董卓认为竹简是最好的火把材料,布帛最好是做车蓬,那些皇家典藏的竹简布帛,均被董卓士兵焚烧,或做车蓬。自秦始皇分数坑儒以来,大汉朝廷用了四百年,才从民间一点点把古籍收集齐全,董贼这一把火,四百年的辛苦化为灰烬。我大汉自此以后,只能靠民间的典籍确定上古历史,想起这些,真令我咬牙切齿。
喘了几口气,管宁不甘地说:“几位,军政分家,军事上的事我不好开口,可是,几位都是读书人,难道眼看着这些皇家典籍就这样消失嘛?”
众臣默然。此刻,青州虽然平静,但谁都知道,刘备与袁绍翻脸后,暴风雨即将袭来,青州即将面临他最危难的时期。道路重重险阻,青州如果再度出兵洛阳,那一旁窥伺的诸侯就会蜂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