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反对?”武庚扶了扶自已的眼镜,拿起一个鸡爪,“理由?”
“理由就是我们的啤酒生产出来了,有易拉罐进行灌装吗?”
就象此时国内的啤酒业,原料是建筑在国外原料的基础上,大麦等啤酒原材料都需要进口。
易拉罐也不例外,国内没有易拉罐制造企业,罐体都需要进口,进口易拉罐价格不菲,香港离岸价格曾高达每套1.35港币。
虽然这激发了众多企业的投资欲望,也得到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的支持,仅在1984到1985年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国家经贸委就一口气批准六条易拉罐罐体生产线的进口申请
可是,由于管理和技术的原因,这些生产线都远远达不到设计的能力,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虽然引进的都是全自动生产线,但生产效率极为低下。
比如秦湾美特厂,生产能力只是设计能力的40%,其它厂家也是这个状况。
啤酒专项项目实施以来,国内的啤酒厂也上马了多条易拉罐啤酒生产线。可是,这些啤酒生产厂家,必须拿着现金到罐体生产厂去买罐,甚至给生产线工人发点奖金以求早些安排生产,逢年过节尤其如此。
“况且,八十年代,我国铝材及罐口生产都未过关,国外,易拉罐包装也不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秦东讲得认真,武庚听得也认真,“我国啤酒包装主要还是瓶装,从目前国情来看,易拉罐不是发展方向,作为一个产品包装类型,适当发展一些应该,但热衷于搞易拉罐啤酒生产,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