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晚期,这四分五裂的国家已经是番邦的天下,齐越秦楚赵巍韩,齐国番邦势力开始推崇法家文化,各国之间的礼信变得不再重要。
要想国家强大,靠的是谋略和诡计。然而,在这样的大形势之下,还有一位君主,一直抱着礼乐文明不放手,一直坚信,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际更应该用温和的手段来进行。
这便是楚怀王。
楚怀王,原名叫做熊槐,是楚国国君,从小受到礼乐文化的熏陶,为人温文尔雅,精通音律。
于此同时,楚怀王却有一些贪婪成性。正是这样的原因,屡次中秦国丞相张仪的计谋,使得楚国这个原本非常强大的国家,走向了灭亡。
公元前二九九年,楚怀王背弃与齐国的盟约,准备与秦国相好,当时在秦国当政的是秦昭王。
按照当时的约定,楚怀王与秦昭王要在一个叫做武关的地方进行会谈。信从礼乐文化的楚怀王自是相信这个约定的诚信度。
无论是“国中”大臣怎么样劝阻楚怀王,都无济于事,这劝慰的大臣其中便是包括了我国非常著名的诗人屈原。
怎奈这楚怀王怎么也不相信,堂堂一个秦国的君主会失信自己,不顾众人的劝阻,只身前往武关赴约。
等到了武关之后,武关城门大锁,原本要见到秦昭王并没有出现,一众人等,将楚怀王押到了咸阳,对着秦昭王行君臣之礼。
楚怀王大怒,可是在被人的地盘也是也翻不起什么浪头。
秦昭王想让楚国割让城池,可是楚怀王觉的这是对自己这个国君的侮辱,不仅不在城池割让书上签字,反而一复一日,月复一月的吹奏随身携带的一支短笛。
一直到了三年之后,楚怀王逃出,奔走在韩越两国之间,希望是能够得到庇护,但是两国皆是畏惧秦国的势力,都不敢收留。
最后又回到了秦国,在惊恐之下,便是重病身亡。
据一些野史记载,这楚怀王的笛声,宛转悠扬,将楚地的乐曲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秦国为囚的三年间,笛声从来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