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有才之人,说得倒也投机。
过不了一会儿,吴节就竟话题扯到花魁头上,微笑着道:“先前听说翁兄在京城已经勾留了好几年了,相必对这京城的风月之地极为熟悉。方才二位说是要去新晋花魁湘月那里,却不知道那湘月姑娘是何等人物,又有何妙处?”
“正欲过去。”看样子,翁举人是花丛老手,吴节这一问搔到了他的痒处,笑道:“不好意思说,为兄这几年在京城待考,倒是寂寞得紧。好在家中饶有资产,留连于烟花行中,倒也能排遣些须心中寂寥。说起这个湘月,今年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花容月藐虽然谈不上,可歌喉甚是了得,任何曲子经他一唱,都平添一股婉转韵味。更兼精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京城烟花行中乃是一等一的人物。这女子自视甚高,一般人就算是将金山银海搬过去,也未必能见上她一面。”
刁德插嘴道:“其实,若说起女子的长相,还真不重要,只要看得过眼,知情识趣,又才华出众,自然受人追捧。就说这湘月吧,真论无关,未必就漂亮到哪里去,可一般人想见她一面,从打茶围开始,到听她场上一曲,至少得一百两银子。
普通窑姐中,长得比她好看的也是有的,可只值得起一钱银子。道理很简单,人家湘月有一条好嗓子,又读过书,能写词写诗,画一笔花鸟,这本事,却不是一般女子能比
两人越说越上劲,都有些向往的样子。
吴节心中不以为然,却连声附和,并问:“你们说湘月刚从彩云手头夺了花魁,究竟是怎么回事?据我所知,彩云也是个大才女,一样能诗能赋,更弹得一手好琵琶啊!”
吴节这话一说出口,两人大为惊喜:“士贞也认识彩云?”
吴节:“以前见过几次面,听过她的曲子·怎么说呢,即便用天籁之音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年在成都的时候,我就捧过她的场,后来听说她来了北京,恰好吴节又来北京应试·想再见她一面。”
“原来士贞也是多情种子,居然从成都追到北京来了。”二人大起知己之感。
翁举人又道:“彩云姑娘的琵琶在下也听过,上半年一听之下,惊为天人,可说只要一日不听,就觉得少了什么,禁不住魂牵梦系了。也因为靠着一手好琵琶·彩云姑娘刚一到北京,就夺了整个烟花行的魁首。
直到湘月出道。
彩云的曲子好听是好听,可嗓子比起湘月来说·却少了一点婉约。这还罢了,关键是彩云的曲子唱来唱去就那两三首,没什么新货色,听得久了,难免让人倦了。不像那湘月,十天一首新曲·又都作得极好,总能给人惊喜。
就因为湘月的新曲层出不穷,没出一曲,都会满城传唱。而彩云唱来唱去,也就那三五首老词。几个月下来,大家都朝湘月那里跑·渐渐的,彩云的花魁头衔就这样被人家夺去了。”
说到这里,翁举人用手指在桌上敲出拍子,唱道:“青嶂俯楼楼俯波,远人送客此经过。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好诗,好曲子。这就是湘月前几日刚出的新诗,真真是绕梁三日,不可断绝啊!这曲子·最近几日在京城的举子当中,已经传唱得都快疯了。”
吴节一听,这诗实在不怎么样,也就是普通水准。这样的诗送他,他还懒得抄呢,随便从《全唐诗》里抄一首无名氏的作品,也比这诗高上一截。
不过,在明朝,这诗也算是不错的了。
他撇撇嘴,正想说些什么,旁边,刁德也大声赞叹起来:“翁兄,这诗真不错啊,可是那湘月所作,真是一个大才女啊,等下无论如何得见她一见。
“怎么可能是湘月所作?”翁举人扑哧一笑:“别说一个青楼女子,就算是换你我这样的举人,要想一个月作两三首诗词,且篇篇精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才这曲子是小阁老所作,怎么样,不错吧!”
“原来是严世藩的作品,我说嘛,果然了得啊!”刁德张大嘴,感叹:“不愧是我大明开国以来三大才子之后的另外半个。其实,抛开道德文章不论,就诗词一物,小阁老人品虽然不堪,可却比其他三人强上半筹。刚才这首诗中‘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一句,将晚春的愁绪和离人的乡思细细地揉碎了,合在一起,随着那一江波浪,清流而下,端的让人心中惆怅啊!好诗,好诗!”
所谓明朝三大才子,就是解缙、杨慎和徐文长,至于严世藩,在学问上要弱些,被人称之为半个才子。
翁举人有意卖弄自己在风月场中的见识,神秘一笑:“实际上,湘月的所有诗词可出自小阁老之手,你想,有小阁老的诗作,湘月就算是一个庸脂俗粉,也得红透半个北京城。”
“啊,一个堂堂的内阁辅臣,做了青楼女子的御用词人,这个湘月真是好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