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吴节怀疑自己现在的名字还有多少北京人还记得。
不过,想来内阁的几个大老是知道自己的,既然如此,何不径直找上门去以文会友?
这个主意真的不错啊!
吴节突然有些欣赏起自己这个主意了。
据他所知,内阁的高拱、徐阶、张居正可都是文章大家,是这个时代中的文学成就最高的几人,想必知道自己文章的分量。
至于严嵩父子……同这两个家伙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好。
于是,吴节就让茶馆的老板拿来纸笔,在茶楼里坐了一整天·细微地作了三个册页。每个册页都抄了一篇散文、一篇八股文、一首七言、一首五言古和一首词。
散文选的是欧阳修的《秋声赋》,八股文则直接用的四川院试时的考试题目,七言是杜甫的《登高》,五言古王维《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五百里。”
至于那首词,自然是“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了。
五种题材,五种风格,还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之作。只要这三个阁老不是瞎子,肯定能看出其中的价值。
吴节对此充满了信心·不觉得得意起来,一手宋徽宗瘦金体写得越发清俊秀美。
“这算是行卷吧?”吴节放下笔,微笑着想起了唐朝白居易的故事。
唐人进京考试时,为了获取好的名次。大多会提前将自己得意之作做成一个卷子,然后投递到公卿大夫手上·借以扬名。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行卷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行卷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也因为有顾况的推荐,白居易高中进士。
论及自己行卷中抄袭的诗词,其中王维那首并不弱于白居易杜甫那首甚至好上许多,打动三个阁老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吴节并不打算借此让他们做自己的证人,也不许这么做。实际上,只要能够同三人坐二论道,就足以为自己获取极大名声。到时候,想进考场还不简单?
出于对明朝第一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的好奇吴节的第一份行卷就投递到了张府。
张府挺富贵的,宅子很大,门槛也高。
可卷子递进去之后,却很快被退了出来。门房客气地对等在客厅里的吴节说,阁老早就听说过吴先生的名字了,对吴先生的施政理念和手段也颇为佩服。只不过道不同、术亦不同。为了避免见面起争执,还是不见的好······云云。
再看那本行卷子,人家根本就没打开。
让吴节闹了个老大没趣,只得告辞而去。
接下来,吴节去了高拱那里。
再这里,吴节吃了个憋。门房将卷子接过去没多久就出来了,然后将册页朝他面前一扔,骂了一声“小人、国贼!”就让人把他给轰了出
原来,高拱已经知道厘金制出自吴节之手。在他心目中吴节就是一个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