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源,卿父尝言,自今而始准备,五年始毕,足可北定中原,如今你又献此妙策,如此看来,此事定矣,届时朕准备改元开禧,卿看如何?”赵扩满面红光地道。似才看完奏折,又详细地听韩溯解释了一番“国债”的用处,赵扩便兴奋异常,他问得十分仔细,哪怕是一些很细节的东西都问得很清楚,幸好韩溯做足了功课,但饶是如此,还是有一些东西超出他的认识之外,只好拿一些超越时代的知识,竟也混了过去。
为了完全了解这个全新的东西,赵扩甚至让膳房备了午饭,将韩溯留在选德殿和他一起共进午餐,这在别人看来是天大的恩宠了!只是韩溯却感到压力山大,大有感觉自己脑子都被掏空了一样。
在韩溯看来,赵扩不失为聪明之主,但是缺乏一种进取的主动性,对大臣的依赖性太强,这样的君主统治时期是很容易造成有权臣独断的!所以史上宁宗时期,前有韩侂胄,后有史弥远。而他一旦了解到这个国债可行并认可之后,便不再想要去自己做这事,而是全权委托韩侂胄和韩溯来进行,这往好处说:是用人不疑;往坏处说,那就是不负责任了!国家毕竟是姓赵的不是?
当然韩溯乐得如此,只是现在看着兴致高昂,恨不得明天就能北复中原,成为南宋历史上最英明神武皇帝的赵扩,他却不得不警惕起来,当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并没有了解整个时局,便因为臣子的一面之辞就盲目地乐观,并且认为即将打响的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一定会胜利的时候,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截然相反!往历史上看,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还有北宋的五路伐夏之战,靖康之变,均是很好的例子,再往后看:明时的土木堡之变,清时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
其实开禧北伐又何尝不是如此?韩溯至此,总算有些明白了这场北伐失利的原因——从头到尾,从君到臣,都没有很认真地去对待这场战争,他们都以为金国已经山穷水尽了,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能将其击倒,他们估计到了敌人,却没认清自己。但是假如直接进谏的话,却有两大不便:一是北伐是他老子定下的,他不能和他老子唱反调;二是从来给皇帝直接泼冷水的臣子都不会有好结果。
不能直接,只好间接了,韩溯咳了几声,悠悠地道:“陛下,臣有一个笑话,不知道当不当讲?”赵扩虽然不知道他怎么会扯到笑话上,但是韩溯到此时已经给了他太多的意外了!不知不觉中,对于他说的一切,均感兴趣起来,当即道:“哦?启源还能讲笑话?朕倒想听听!”